爵士樂和街車
到富人區的平民交通,便是乘坐街車,體驗一下階級的分別。街車原來就是電車,美國二十世紀劇作家田納西·威廉絲(Tennessee Williams )的著名戲劇《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的背景也就是新奧爾良。

從德州回家,趁著天氣冷,去了一趟澳洲的內陸,又憑著記憶新鮮,寫了一系列內陸之行的旅遊散記,不經不覺距離上一篇寫新奧爾良的文章,已經有三個月。距離實際遊美國的日子,竟然又多了兩個多月。那時候是北半球的春天末,現在悉尼冬盡,到處繁花似錦,又見春日的燦爛。趁往事並不如煙,繼續書寫未完的回憶。
昨晚未睡前在酒店的餐廳小坐一會,吃點東西。這個所謂餐廳其實像酒館,黃昏後侍應把桌子移往兩端,中央騰空的位置正好是樂隊演奏和舞池。餐廳外的牆壁上寫著Bistreaux,即是法文bistro小酒館的意思,亦即指酒店附設的小酒館,提供簡單實惠的食物。這個名牌下的三個英文單字:Food、Drink和Music,充分顯示它的實際功能,叫你不能有過高的期望。小酒館一般以提供酒精飲料為主,餐牌的食物選擇少,嚴格來說只算是小吃,結果我們點了炸雞翼、雞胸飯和薄夾餅。不久樂隊奏出爵士音樂,歌手邊彈結他邊唱,數位食客走進舞池,隨歌起舞。看著別人翩翩的舞姿,才猛然醒覺新奧爾良不愧是爵士樂之城。Jazz Festival 全年舉行,小酒館內和街頭,爵士樂手和樂隊隨處可見。大家圍觀看,路過的人亦不期然駐足欣賞。今天晚上在酒店的小酒館免費觀賞歌舞,果然難得。我們的座位靠近街上進入小酒館的入口,看到陸續有人推門進來,向一位看似負責跳舞的工作人員付鈔,可能是購買跳舞的許可。他們穿著舞衣打扮有備而來,音樂一起,他們紛紛進入舞池,大顯身手。我自己手腳笨拙,非常樂於做個觀眾。既然有人精於表演,也當然需要有人拍掌叫好。
今天是第二天在新奧爾良,難得天氣好。酒店的房租不包早餐。不過就算有,顧客那麼多,小酒館應付不來。我們心想在大城市不難找到食肆,所以趁機試試其他位於街上的咖啡館的早餐。話雖如此,還是要先看看放在店外的菜單,是否吸引。走了一會,碰上一間叫Cafe Beignet的連鎖餐廳,早上是咖啡館,評分不低。這間位於Bourbon Street的分店,地方特別大,進門不遠,便看到三個爵士樂表演者的銅像。對我來說陌生,但問坊眾是誰,一定知曉。我們點了奄列、英式奶茶和咖啡,隨便在有上蓋的庭園坐下來。咖啡館剛開門營業,記得昨天下午經過時人潮如流水,未敢一試,此時有一份清冷,似乎城市仍未甦醒。即使顧客在店內用餐,咖啡館仍然提供塑膠刀义和紙碟,方便清理或帶走,似乎是快餐店的普遍做法了。吃罷我們習慣執拾桌面,順手把餐具丟進垃圾桶,不用勞煩清潔工人。
清早街上有專人駕駛車輛用高壓水槍清洗街道,還有工人尾隨協助灑上清潔劑泡沫。洗街時間恰巧在上班之前,過程迅速,大部分店舖仍未開門營業,沒有影響生活日常。難怪即使日夜街頭歌舞不絕,遊人如鯽,陽光暴曬下,地方依然清潔,一點異味也沒有。看來維持城市整潔是計劃和制度所致,新舊建築物夾雜之中的大街小巷,仍然能夠儘量保持基本的環境衞生,值得欣賞,古老樓房也不覺破落。新奧爾良是災後重建的城市。二十年前的八月二十九日,颶風Katrina以時速二百八十公里登陸新奧爾良外海岸,多年前築成保護市內低漥地區的防洪堤壩不堪強風吹襲破損,百分之八十的地區被洪水淹沒,造成路易士安那州一千五百七十七人死亡,據說有些地方至今仍未完全復原。走在歌舞昇平的街頭,有誰會回想當年災後的一片頹垣敗瓦。
早餐後立即到蒸汽船(steamboat)碼頭,先購買下午兩點的班次。老實說,這是一個兩小時的遊密西西比河的航程。由碼頭出發,轉一個圈回來靠岸,不是渡輪,叫遊河river cruise就錯不了。上船時先用餐,票上說是自助餐,有點錯愕。後來才發現,所謂自助餐只是網上的宣傳。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想到不如走一轉Garden District區 。據說這是個有富人區,有許多特色的豪宅。如果參加本地舉辦的旅行團,其中一團就是帶你一逛富人的豪宅,在外面看看大宅的設計特色。不過既然只是看,當然不能滿足我們對財富的渴望。悉尼市以東和北岸也是豪宅地段,而且不少水邊的豪宅更有私人碼頭,相信不讓新奧爾良的專美。如果想一睹它們風貌,不妨乘坐渡輪到東區的Watson Bay一轉,相信定會令你重燃爬上上流一族階梯的希望之火。
到富人區的平民交通,便是乘坐街車,體驗一下階級的分別。街車原來就是電車,美國二十世紀劇作家田納西·威廉絲(Tennessee Williams )的著名戲劇《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的背景也就是新奧爾良。撰寫這齣戲劇時,威廉絲住在我們今次下榻酒店所在的French Quarter區的一所公寓裡,距離那一輛名叫Desire的街車的行走路線,不過一箭之遙。後來街車路線由巴士取代,因此一九五一年戲劇改編成電影的時候,製作團隊不得不向市政府租借一輛Desire號的電車,重塑昔日的風貌。說起來,電影中飾演女主角Blanche DuBois 的慧雲李(Vivienne Leigh),在一九三九的《亂世佳人》之後,再奪下奧斯卡女主角獎。
新奧爾良的電車都是單層的。到Garden District的十二號街車路線路段部分有工程,要重鋪路軌,所以我們要必須走到較遠的地方先乘巴士,再接駁街車。我們不懂方向,向市中心的一個小遊客中心的女士查詢。可能資訊更新需時,她沒有提示其中一段以巴士代替,不過後來跟著其他人就找到了。
十二號線的街車很殘舊,但開得動,票價便宜,使用手機程式,好像是三元一天。電車駛得慢,車站之間相距不遠,所以也方便了只搭一個站的人。途中遇上一個黑人母親,手抱嬰兒,喝罵司機為什麼不早快點開車。其實她罵得有理,不是發窮惡。原來這個街車司機趁停在交通燈前,竟然與街上的友人聊天,忘了交通燈已經轉為綠色。
街車沿車軌行駛,不少人在路軌上來回跑步,我覺得很新鮮有趣。路軌看來也是很安全的地方,街車駛近,健兒自然避開,走到另一條路軌上繼續跑。街車駛經的地方都綠樹成蔭。天氣暖和得快,樹葉都長出來了。
回到碼頭,按票上的先後等候上船。跟郵輪一樣,上船要經過安檢,看清楚背包帶的東西,槍械當然禁止。我不知道每人身上是否都懷著手槍自衞。新奧爾良街上不少的店舖的門外,張貼了不准帶槍械入內的告示,証明我們的擔心不是純粹幻想。
我們上船最早用餐,以為跟一般慣例,可以親自取食物。侍應叫大家先找地方安坐下來。不久便有人送來一碟食物。上面就是幾種本地常吃的美食。一看其他人也是這樣。吃完這碟又甜又鹹的食物,肚子飽了,自然不會繼續吃下去。這時候船已經駛到河上,大家離開,顧著去看風景了。
這艘叫Natchez的蒸汽船有三層,最下層是機房,你可以走到裏面看蒸氣如何驅動船尾螺旋槳。中層是餐廳,上層是禮品店。大家都逗留在中層和上層,看風景,聽揚聲器廣播介紹沿途的地方和歷史,沒有甚麼人還在餐廳看爵士樂隊演奏。其實兩岸土地平坦,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令人興奮的風景。但终於看到河岸的堤壩,明白了為什麼颶風從墨西哥灣席捲新奧爾良的時,會有水淹的危險。
晚上又在酒店看爵士樂隊表演。今次是三人樂隊,黑人主音歌手彈吉他和唱歌。另外一個彈結他,一個打鼓。這次舞池不開放給人跳舞,也許是音樂和歌曲的關係,值得大家留心聆聽。門外灑了一陣大雨,小酒館空氣中飄揚開來的音樂特別令人心動,特別耐聽。
標題照片:新奧爾良的街頭表演,拍攝於二〇二五年五月
作者保留所有照片及文字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