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爾良印象和萊斯大學
幸好新奧爾良不需要靠一個叫House Of the Rising Sun的景點,販賣廉價的感情來增值。這首歌早成為了經典,活在回憶裡更好。

這次美國行,由二弟安排逗留在兩個大城市:休斯敦和新奧爾良。在新奧爾良遊玩了三天,早上便返回休斯敦。要說對此地有什麼特別的印象的話,除了風景,還有遇上的人和事情,令你對這個城市產生好感。記得有一回在Canal Street,一個坐在地上看起來像個流浪漢的人,竟然在我們左顧右盼尋找方向之際,出奇不意地站起來指引我們該走的路。除了感激,不知道怎麼說才好。也許他並非流浪漢,而是城市森林中的隱世之士,偶爾出手相救解困。你想一想由漫畫以至改編成電影中把內褲穿在外頭的超人,平日穿著西裝戴上眼鏡以免給人認出廬山,就是這種傳統心態。蜘蛛俠和蝙蝠俠更極端,竟然把臉孔完全覆蓋起來。別以為謙虛低調的英雄行為早已過時,今天給我們在街頭遇上,不是奇逢是什麼?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新奧爾良街頭和小酒館的爵士音樂、歌曲和歌手的歌藝。音樂畢竟是另一種語言,即使我的辭藻再美好,也無法取代。這麼多年來我有很多喜愛的歌曲,除了受某些流行曲和民歌感動過之外,我對其他類型的歌曲相當陌生,不了解有什麼意思。新奧爾良的街頭巷尾,從正午到深夜,也許就是音樂愛好者的朝聖之地。對我而言,新奧爾良這名字,從來沒有想過是年輕時出現在電台經常播放的一首流行美國民謠「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中。當年英國樂隊The Animals唱的版本,首兩句是這樣的:There is a house in New Orleans, they called the Rising Sun。歌詞背後有個故事,內容大概是說一個在新奧爾良的人,誤入歧途,回想前塵往事,無限感觸。維基百科提及英國古老民謠中曾經出過Rising Sun用作酒館和妓院之名,表示歌曲可能有許多起源和改編,未必和故事中的主角遭遇有什麼直接關係。再八卦搜索一下,歌詞雖然這樣寫,現實裡新奧爾良原來真的沒有一間叫Rising Sun的房子。
幸好新奧爾良不需要靠一個叫House Of the Rising Sun的景點,販賣廉價的感情來增值。這首歌早成為了經典,活在回憶裡更好。離開新奧爾良這地方,令我感覺最深刻的,不是音樂,反而是舊城區French Quarter的大街小巷、房子和遊人在陽光下繽紛的色彩。我重溫相簿裡的照片,簡單使用自然模式調色,竟然修復了曝光不足的和過度曝光的層次來。雖然某程度上歸功於相機的出色感光元件,才能夠還原大部分的燦爛色彩。但如果在白日下的現實世界單調又蒼白,根本不能勉強加添色彩出來。目前大部分AI生成的照片,就是美麗得過分,令人感覺是假。下一步AI要進化的地方,是否要參考一些不太完美的作品,學習一下錯誤在哪裡?不過既然大家要用上AI修圖,目的就是要求完美,怎能接受缺陷?鋼琴大師Vladimir Horowitz曾經說過:完美就是不完美,叫人更加困惑。
今早六時在新奧爾良的酒店退房,二弟用Uber召車到機場。以前覺得網約車不可靠。現在到處都使用這種服務模式,逐漸感受到它的方便。今次召來了一部Nissan的pickup truck,即是農夫車。不過即使美國的車體普遍大,車內空間仍然感覺不太寬敞。如果太胖,坐得會較辛苦,可能農夫車的設計,還是載貨為主。如果嫌的士的收費高,網約車是不錯的另類選擇,很適合講求效率的乘客。據說有人還不時遇上豪華車接載,倒是意外的驚喜。
來到機場,依舊乘搭美國西南航空。登機的次序又是使用組別,沒有預設編排座位,先到先得。今次的班機型號是737-300。這次機艙尚有少量空位。我旁邊靠窗的位置早已經坐了個大胖子。今次大家的相處尚好,他實在太胖,又高,手肘的高度已經在我的肩膊位置。本來有點不滿他的手佔了我的小部分的空間。不過仔細一想,這恐怕是最佳位置。其實他坐得很斯文,沒有大動作。如果坐在三座位的中間位置,左右都受罪。坐靠近通道的話,逃生時可能造成障礙。況且這一程時間短,他從來不打算上洗手間,我們不需要站起讓出通道。以前我以為澳洲胖子多,現在才知道美國同樣是胖子多,而且高大威猛的人也多。航空公司一視同仁,沒有大碼座位,這些內陸航班也沒有高務客位。看來胖子們早已經習慣,一早坐下最好的靠窗的位置。那裡可能有少量的額外空間,讓他們呼吸得較為暢順。
飛行時間一小時左右,我們返回休斯敦機場停車場取車。三天泊車費七十五元,尚算合理。既然駕車,趁時間尚早先到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一遊。萊斯大學全名叫威廉·馬什·萊斯大學(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根據網上資料,這所私立大學是美國入學難度最高、收生分數最高及錄取率最低的大學之一。二〇二四年入學取錄率只有百分之八左右。十九世紀末,威廉·馬什·萊斯在德州以房地產、興建鐵路和售賣棉花致富,生前計劃好死後把財產興建一所免費的教育機構,只讓白人就讀。一九〇〇年九月二十三日萊斯被發現在睡夢中離世。後來一張萊斯簽名給一名叫Albert T. Patrick的律師的大額支票引起銀行出納員的懷疑,因為收票人的姓名出現了拼寫錯誤。萊斯的朋友和私人律師追查下,發現偽冒萊斯簽名的假遺囑。結果警方逮捕了萊斯的管家和Patrick,檢控他們合謀毒殺萊斯。萊斯遺下四百六十萬(相當於現在的1.22億)的財富用於興建萊斯硏究所,即是後來的萊斯大學。
萊斯研究所只容許德州和休斯敦的白人居民就讀的原本規章,一九六三年經過校董會大幅修改後,任何膚色人種均可就讀,亦開始收取學費。萊斯大學的必到之處,是行政大樓和圖書館。行政大樓的歷史超過一百年,從它高大的拱門入內,就看到中央的大草坪和其他三面環繞的建築物,恰好形成像四合院的廣大空間。今天陽光普照,看見不少的人手持半專業攝影器材為顧客拍攝人像,有些拍畢業照,有些不是。不過草坪上陽光太猛烈,恐怕要走進廊下的通道才有好效果。萊斯大學佔地二百八十五英畝,地勢平坦,校園由五條街道劃分,約有五十幢樓房,恐怕不能匆匆一遊。我們走進了圖書館,參觀了紀念參與征空計劃的萊斯校友展覽角落,亦有一張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照片,引述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二日他在萊斯體育場發表演說的一句: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強調美國計劃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結束前登月,成為領先世界的航天國家,亦促成萊斯研究所和休敦頓Johnson Space Centre至今的緊密合作。不過老實說,這句話平平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可能要重溫錄影片段,才感受到當年甘迺迪的演說魅力。
校園遊不像逛商場,應該帶著另一種心情。不妨來沾染一下學術氣息,讓自己重拾一份讀書的感覺,才知道時光過得飛快,世界已經不是老樣子。
標題照片:萊斯大學校園,拍攝於二〇二五年五月
作者保留所有照片及文字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