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球賽盛事

澳洲這兩種欖球聯賽是職業賽事,奪冠是名利雙收,決賽周的大戰更是拼得你死我活,不時血肉橫飛,手腳折斷,球會高層一定搞盡腦汁,誓要取得勝利。

欖球賽盛事
春天盛開的鬱金香。

踏入九月,澳洲的兩項本地體育盛事:澳式橄欖球聯盟賽 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 (簡稱AFL)和國家橄欖球聯盟賽 National Rugby League (簡稱NRL)的全年賽事已經進入尾聲了。剛過去的星期六,AFL的決賽於墨爾本的Melbourne Cricket Ground舉行。這個可以容納十萬名球的板球場,上演由來自維多利亞州的Geelong Cats 對新南威爾士州的 Sydney Swans 的冠軍爭霸戰,結果鵝不敵貓,被抓得遍體鱗傷,以52對133分慘敗。AFL起源於維州。一八九七年維州開始本州的賽事,由八支球隊參加,直到現在成為全國賽事,參賽增到十八隊,維州佔了十隊,新州、昆州和西澳各有兩隊,北領地和塔州並無隊伍參加。為了令球迷感到親切,各隊也有暱稱,例如維州的Western Bulldogs就直接把暱稱作隊名,維州墨爾本隊叫Demons,昆州布理斯本隊叫Lions。最新成立的是大悉尼西區隊(Great Western Sydney)已是十年前的事了。這隊暱稱巨人的球隊,大家寄以厚望,可惜從未與冠軍有緣。我正好住在悉尼市西北,當然希望有日他們捧個獎盃回來。

AFL源於維州,今次爭奪冠軍寶座猛虎不及地頭蟲,不足為奇。勝負本來平常不過,弱旅粉絲寄望奇蹟出現。賭波盛行,背後有計算,一場賽事的結果隨時不按理出牌。我不是欖球賽捧場客,電視節目只是佐飯佳品。即使是免費轉播,但沒有準時收看球賽的習慣,更不曾親自到場參觀賽事。記憶中我最後在港親臨現場的賽事,應該是多年前在掃桿埔政府大球場看的一場香港足球聯賽,完全不記得對陣的是什麼球隊,但朋友購票,坐得接近場邊,感受很不同。但我的中學時代,零用錢有限,只有能力購買球門後面高處的座位。從座位遠望,幾乎看不清楚球場上的面孔,只有看到球員背後的號碼。我曾經是南華的球迷,隨大批球迷入場觀看大賽。我尾隨加路連山道人潮走向球場,首先在票閘前買一份薄薄的《南華晚報》,為了知道上面有兩隊全部球員的大頭相,以及一些賽前評論,尤其是球員號碼,以便認出場的正選。入場後坐在石櫈上跟其他人歡呼吶喊,粗口亂飛,情緒高漲,十分滿足。作為一個球隊粉絲,愚忠是最大特色:熱愛每個南華的球員,討厭從少林寺下山的球員。所以守門員仇志強出賽南華多年,後來轉會到東昇,的確感到十分失望。有一次入場看仇志強穿著東昇球衣出賽,出迎對方前鋒射手衝門嚴重受傷,天真的以為是上帝的安排,為了懲罰他這個愚蠢的決定。其實運動員不幸受傷,其中一個原因是體能不在狀態,技術不足所致。但年輕時頭腦的確單純得很,從來不仔細了解許多事情背後的原因。

AFL決賽後,本週末就是NRL的決賽。這個職業欖球聯賽根據地是新南威爾士州,十六隊中新州佔了十隊,其餘包括昆州三隊、維州一隊、首都領地(坎培拉)一隊和來自新西蘭的勇士隊(Warriors )。跟AFL一樣,球隊也有暱稱,更有頗具規模的球會會所,讓公眾和支持者享受裡面的設施。新州其中一隊球隊Canterbury-Bankstown Bulldogs的會所位於Belmore區,除了自己的球場外,還有一所非常大的會所。會所內設有角子老虎機、健身房、會議室和餐廳。我們曾經在中餐廳吃港式點心,即是此地非常流行的「飲茶」。老實說,這間中餐廳的點心的水準,悉尼中數一數二,侍應說的廣東話,也非常「港式」,非常貼心,印象滿分,經常座無虛席。其實飲茶的文化早已在澳洲非常普及,英文直接由廣東話音譯為yum cha,簡單清晰。你一提及yum cha,大家就知道喝中國茶,吃點心,不會搞錯。不過這裡飲茶的食肆大部分由早上九時多十時起才營業,大家沒有一早起牀排隊等酒樓開門這回事。大清早營業的只有咖啡館。那次我們乘坐通宵火車到達布理斯本Roma Street車站,五時半左右走出來的時候,附近的咖啡館已經有許多地盤工人,買一杯熱咖啡,等候新一天的開始。

對欖球賽提不起勁,可能純粹是在香港看足球比賽長大的緣故。昔日香港的體育比賽,被廣泛報導的只有歐洲美洲的足球,即是soccer。這裡的澳式欖球聯賽AFL,也叫Footy,意思也是用腳踢的。不過欖球的龍門和足球的龍門的尺寸分別很大。㰖球沒有守門員,龍門沒有高度,取分必須是要把球踢過龍門的。但NRL有點不同,取分是要越過對方的底線,然後再擺定位置補射一球越過龍門取得全分。兩項比賽中球員雖然互相追逐,但方法和策略卻有點不同。AFL欖球賽沒有NRL欖球賽那麼粗野。但曾經有個宣傳廣告形容過澳式欖球賽的特點是與別不同,例如球員跳得比其他運動高。初時不明所以,後來留心比賽時球員的姿勢,才明白跳得特別高的原因是球員可以踏在別人的背上借力躍起取球,難怪不時驚險萬分。再比較AFL和NRL球員的身型,才發現他們之間的微妙分別。AFL球頁經常走動,擲球接球,身型較為修長;長得高的球員更有利傳球。反之NRL的球員體形健碩,上身尤其特別強壯,因為要靠力量持球向前衝,後衞也要靠身型和體力阻截進犯的對方前鋒。這樣的身手,除了不斷鍛練外,相信還要靠吃藥物強化肌肉,真是一點不容易。

澳洲這兩種欖球聯賽是職業賽事,奪冠是名利雙收,決賽周的大戰更是拼得你死我活,不時血肉橫飛,手腳折斷,球會高層一定搞盡腦汁,誓要取得勝利。大家看直播重播,一定少不了一些血流披面的情景。許多球員在經常四肢碰撞之下受傷,例如鼻樑斷裂,康復後歪向一邊絕對平常,但年輕力壯的球員,從來沒有把意外放在心上,認為是合理。但許多研究逐漸發現,一般欖球員在職業比賽生涯中,碰撞帶來平均三十九次腦震盪(concussion),頭撞頭平均七次。賽事中頭撞頭意外,常令球員不醒人事,被抬出場外治理,換上後備替補。澳洲的欖球比賽球員的受傷情況那麼普遍,因為球員身上沒有任何保護衣物,例如頭盔和護墊等等。看看美國的職業欖球賽球員的裝備,你就發現澳洲的欖球賽事,球員有如置身在蠻荒中搏鬥,非常原始,但令人看得熱血沸騰。

我有一個同事,是原住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活躍於澳洲的NRL聯賽,退休後轉做學術研究。年屆六十六歲的他的記憶退化得很快,相信是年輕時比賽時的碰撞導致腦袋受損。我們為他做了幾個訪問之後,舊創復發令他不能外出自由走動,醫生勸諭他必須長期住院。以他的健康狀況,想把自己生平寫成文字的願望,可能無法順利完成。看來如果欖球賽的賽例不改,球員接受穿著沒有保護衣物的服裝出賽,這些嚴重受傷的情況,恐怕還會繼續發生下去了。


標題照片:春天盛開的鬱金香。拍攝於二〇二二年九月,使用徠卡相機,105mm微距鏡頭。


作者保留照片及文字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