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魚池鄉吃碗麵

說到印象較為深刻的食物,不能不提到在魚池鄉一間小店吃的一碗麵。那日在日月潭乘巴士環湖遊了半天,下午來到魚池商圈一帶逛逛。魚池在日月潭入口附近,乘車下山,不需要多少時間,心想亦可多逛一個地方見識見識。

在魚池鄉吃碗麵
日月潭中興路。

圖書館裡看到一本書,翻閱了數頁,結果放下,沒有借回家。事後想起,倒是有些遺憾。於是回到圖書館搜索一下,已經不在新書架上。具體的書名記不起了,大概是介紹臺中必吃的五十個美食,寫的是一個非常熟悉臺中的當地人,而且是根據他之前出版過的美食指南增訂而成的,看來讀者的反應很不錯,不然他不會繼續寫下去。我剛到過台中回來,相信短時間內不會再去了,所以沒有什麼迫切性要看這本書。倒是如果有人現在要出發到當地旅遊,可能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寫這類書,應該不會賺得很多錢,不妨多推薦,以作鼓勵,讓他知道這本書的資料對愛吃的遊客有用。以前出門常倚靠手執一本的旅遊天書,在訊息傳播那麼快的現今,似乎追不上社交媒體那麼廣、那麼直接,又那麼深刻。記得多年前和老師趁暑假帶些學生來到澳洲參加學習英語,安排在悉尼以北的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的一間中學舉行。校方在我入住的酒店牀頭櫃上,放置了一本澳洲企鵝出版社的小書叫《The Little Book of Australia》,副題為「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sunburnt country」,內容短小精悍,較一般的旅遊指南更勝一籌。偶爾翻看,常有得著,令人會心微笑。例如這段引用一個農夫的慨歎:先來大旱,綠草枯萎,餓死不少羊;然後又迎來洪水,再淹死其餘的羊;現在草長得夠高了,但我已經一無所有。看得出不僅是自嘲,而是事實。澳洲的農夫有大型的農場,他們並非只是望天打卦之輩,而是有科技化的管理和生產模式,可是敵不過大自然惡劣的氣候。來到澳洲生活,看到山林大火和洪水在家居不遠的地方肆虐,才體會到這是澳洲的真實寫照。後來與那所中學的校長會晤,多謝她的禮遇和安排得如此周到。當面向她提及贈書的時候,她卻一臉茫然,看來必是她的助理一番特別的心思,知道外地人要瞭解些什麼。這本小書,現在仍然放在我的書架上,讓我記得這一頁有趣的往事。

誰不愛吃?到來臺中之前,我們在YouTube熱搜過這個地方附近的一些景點,看過不少的錄像製作,都離不開吃,似乎沒什麼人會討厭觀看道地食物、食肆賣相和街頭小攤販。即使在一個沒有美麗風景的街頭,也有一個早起為顧客默默準備早點的木頭車,值得紀錄。不少YouTuber自己一邊介紹食物,亦一邊親自品嚐,毫不介意觀眾看到他或她的食相。但結果我們沒有刻意記下這些店舖的名字,更沒有寫下它們的地址和美食。要知道,只要打開谷歌地圖,一定找到一些有人提及又評分過的地方,亦有熱心的人上傳照片加以描述,什麼景點都一清二楚了。我們本來計劃遊阿里山,YouTube的不少頻道,教人如何遊覽,鉅細靡遺,可惜只是時間關係,沒辦法去一趟。不過即使要去,也不可能跟隨他們的所有行程,因為他們是製作,不是隨便的旅遊。要令觀眾印象深刻,即使是邊遊邊拍,他們一定有一個劇本,然後按照故事內容拍攝,不是隨便一番就可以了。就像寫一本旅遊天書一樣,要寫,就必須資料齊全,有參考的價值。天書,不就是什麼都有的意思嗎?

有一些店主建議大家不要顧著拍攝食物,這樣對食物不敬啊。這個理由真的很勉強,食物味道好也可以同時好看。我逐漸明白,即使對食物不敬,也必須刻意這樣做,因為我以為還有強大的記憶力的時候,事實上我的腦袋發揮的回憶作用和現實有極大的距離,甚至往往模稜兩可,似是而非。我再也不相信我可以把不過數天前吃過的東西記住。例如在日月潭的第一晚,在水社停車場旁的叫「老爸麵館」的食肆,好像叫了豆干、一碗麵和湯來吃。坐在店的內裡,隱約可見蚊子在暗處飛舞,對陌生訪客尤其充滿熱情的期待,只得匆匆吃過後便離開。只記得味道還可以,難得的是價錢實在便宜。本來想在它的鄰店再喝杯咖啡,但價錢是剛吃過晚餐的一半。有理由相信,因為不是本地的臺式食物,所以才有非一般的價錢。

魚池街

說到印象較為深刻的食物,不能不提到在魚池鄉一間小店吃的一碗麵。那日在日月潭乘巴士環湖遊了半天,下午來到魚池商圈一帶逛逛。魚池在日月潭入口附近,乘車下山,不需要多少時間,心想亦可多逛一個地方見識見識。其實商圈即是商業中心,或是商舖聚結之處的意思。魚池街的兩旁樓房外牆,掛著店的名牌,名稱劃一大小,由上而下,只是底牌的顏色不同,由這端望向遠端,十分有風格。不少的鄉鎮商業中心街道,例如埔里和鹿港,都是這樣子,整整齊齊排起名牌。可能你嫌沒有個別的特式,但要劃一管理,不容許破格,就得用這個方法了,讓大家就知道店舖所在。來到魚池的時候已是午後,不少食肆和店舖都已關門。先逛逛超市,然後走向魚池街,想找個地方吃點東西。看到一間「喫茶小舖」,只賣西式茶飲和餅食,當作 morning tea 或 afternoon tea 尚算不錯,但可能不想作午餐。邊走邊看,原來街上已經沒有什麼人像我們這樣走在路邊。是日天空有密雲,分不出是幾點鐘。樓房外的名牌逐漸稀疏,表示差不多到了商舖的盡頭。走回頭路,看到尚在營業的「滿堂香小吃部」。跟其他店家一樣,先在餐牌上劃上要叫的食物,付了錢,找了座位,不一會食物便端來了。那種是未曾吃過的湯麵。麵身極幼細,浸在清湯中,不像香港雲吞麵的蛋麵那麼爽口。幾分鐘後,麵質依舊不變,奇怪。另外也叫了一個貢丸湯,這樣的午餐配搭也不壞。吃罷起行,尚有附近的茶莊要去,竟然忘了再問問這是什麼麵。再在網上搜尋這碗麵的照片,也無一相似。只怪自己不作相機先行的動作,現在任由它在腦海裡慢慢消失了。

說起吃麵,數年前離港時在機場「大家樂」吃的一碗雲吞麵,想起那種在升起的層層熱氣中「彈牙」的麵質口感來。今次來到那個角落,原來「大家樂」的舖早已不在,不能重溫,有點可惜,更懷念昔日排隊領取食物的長龍。朋友說,既然你想吃雲吞麵,走去街頭「幫襯」小舖,或許有意外驚喜。接着又有朋友說,不要到什麼雲吞麵名店去試,小小一碗,價錢嚇走許多顧客。有人願意花許多錢在旅遊中吃吃喝喝,因為那一刻先咀嚼然後吞下肚中的感受,最真實,假不了。我最後不想麻煩四處找,趁有空隨便找了一間粥麵連鎖店試試,其實也有水準,先嚐嚐一口麵,便知道真章。雲吞尚可,不像悉尼的仿製品,勉強得來有點失望。既然是港味,或者臺式,也應該理解為當地本來的滋味,在別處複製不了。終於明白,有些味道,失去了,便永遠不會再有。


標題照片:日月潭中興路。拍攝於二〇二三年五月,使用徠卡相機,20-60mm變焦鏡頭。


作者保留所有照片及文字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