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荒之地

我從來無法接受鱷魚成為卡通人物。即使有許多把鱷魚塑造成為無比可愛又活潑的動物, 但我想起澳洲的許多死在鱷魚的口中的人,可能都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

蠻荒之地
喜歡到處曬太陽的澳洲人

澳洲最兇殘的動物,水陸兩棲的,我相信是鱷魚;水𥚃的,我認為是鯊魚。澳洲廣播公司的今天的即時新聞提及,在北昆士蘭州的Cape York的地方的一條鱷魚體內,發現人類的殘肢。十日前失蹤的六十歲原住民,可能就是受害者。據報警方、緊急搜救隊、郊野公園的巡邏隊和當地民眾,利用直升機、無人機和小艇,在Watson River一帶追捕,鎖定了殺人鱷魚的蹤跡。把牠人道毀滅之後,找到殘肢,可能要經過DNA的分析,才能核實是否屬於該名到河畔捕魚的原住民。不過體內既有人類殘肢,毫無疑問曾經咬死了人。我有興趣的反而是,水裡那麼多鱷魚,為什麼可以確定是這一條曾經殺人,而不是另外的一條?牠的身上有那些特徵,令追捕者產生懷疑進而獵殺?無論如何,能夠找到罪犯,替天行道,合乎我們社會的法律,死者家屬一定大感安慰。鱷魚是冷血動物,也是靜候獵手,在水中長時間不動,等到獵物走到附近才突然襲擊,可謂防不勝防。可憐的原住民可能毫不察覺在河中的殺手,無法逃出生天。北昆士蘭州許多荒野地帶,是鱷魚棲息之地。 澳洲法例規定,淡水和鹹水鱷魚均是受保護生物。但原住民捕鱷魚以作肉食是傳統習俗和信仰,不在限制之列。曾經有案例原住民捕獵幼鱷被控,結果指控被撒回。昆士蘭州和北領地的居民也可以領牌捕獵鱷魚。淡水鱷魚出沒的地方,大多是河流。西澳州和昆士蘭州的河口、沼澤地和紅樹林,相信見鹹水鱷魚的機會比人還多。上次昆士蘭州水災,小鎮居民竟然看到鱷魚在鎮上水淹的街上悠然暢泳。今次北昆士蘭州豪雨成災,尚未聽到這些令人喪膽的消息。倒是昆士蘭州中部的一個哥爾夫球場,因為水災的影響,迎來這些不速之客。網上的新聞報導拍攝到三條最大二公尺半的鱷魚在第一洞和第二洞之間的河邊自由奔放。球場豎立了警告牌,叫大家小心。球場的餐廳,倒沒有任何警告,可能鱷魚見人多不敢擅自闖進。有人問,把牠們通通抓起來不就是嗎?除非鱷魚襲擊了人類,否則法例上容許人鱷並存,一同享受美好的陽光和草坪。

鱷魚的品種很多,對人類有攻擊性的,不知道有多少?古埃及的Sobek神,就是有鱷魚的頭顱。憑這一個獨特形象聯想起來,這種生物一定與人共享地球資源數千年。不過我記憶中知道鱷魚的名稱,就是年輕時流行的男士鱷魚皮鞋和女士鱷魚皮手袋,另外更令人熟悉的是男士服裝品牌鱷魚恤,那時候買過它的長短恤衫,不覺得它有否銷售鱷魚皮革製品。翻查一下維基百科,原來鱷魚恤這個品牌,不曾隨時間湮滅,仍然在市場佔一席位。我們曾經一度以為鱷魚恤盜用了法國Lacoste的商標,可能純粹是美麗的巧合而已。鱷魚恤取得了Lacoste的香港代理權,其後雙方達成和解協議。鱷魚恤商標作金色,鱷魚頭向左,尾向上,果然脫胎換骨,而且沒有什麼兇相,更有點cutie,說不定配合它的童裝系列的形象。

數據顯示澳洲每年平均兩人死於鱷魚之口,遠比印尼每年八十五宗少得多,所以鱷魚從來不成為我們大患,政府亦不會時刻發出警告,以免引起公眾恐慌,直至鱷魚咬人的新聞頻傳。鱷魚咬人,當然由於牠飢餓。相比之下,人類容易遭獵殺,亦因為毫無反擊之力。怪不得一個猙獰的鱷魚頭,會成為一個古代具有強大力量的神祇。它的性情難以捉摸,驅逐邪惡,亦象徵法老王的王權、生育和戰鬥力。不過我們明白鱷魚從來不會馴服,大鱷魚更不可能成為寵物。澳洲有些人把公路上撞死的動物拋下水中,餵飼鱷魚,因此聰明的牠們不斷走來覓食,為居民帶來危險。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鱷魚被過度捕獵,數量大幅減少。後來有法例規管,北州地和西澳州各約有鱷魚十萬條,昆士蘭州二萬至三萬條。專家認為數量太多,食物不足,鱷魚就會四出覓食,人類可能容易成為目標。身處這些鱷魚活躍的領域,要避免危險,就要遠離水邊起碼五公尺,更不要跳下水中游泳一番。不過如果遭鱷魚追逐,記得拚命往岸上跑。鱷魚從後噬來,通常只有五至七公尺的距離。捕獵不果,就會迅速返回水中。不幸面對面,狂插鱷魚的雙眼是最有力的反撃。話雖如此,給鱷魚咬著腳,拖入水中沒頂,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

我從來無法接受鱷魚成為卡通人物。即使有許多把鱷魚塑造成為無比可愛又活潑的動物, 但我想起澳洲的許多死在鱷魚的口中的人,可能都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曾經是世界最大的鱷魚來自澳洲,重一千公斤,長五公尺半,叫做Cassius。Cassius於一九八七年在北領地被活捉,送到在昆士蘭州的綠島保護區,一直活到去年,享壽一百二十歲。Cassius去世後,大鱷的地位當然由其他鱷魚取代。以長度計算,牠們其實不相伯仲。亦可能有更大的鱷魚,沒有被捕獲,在自然環境中自由自在。要活捉鱷魚,當然有策略,亦要多人合作才成。控制鱷魚之後,馬上用膠帶綑綁嘴巴,鱷魚自然沒法作惡。我心中的真正澳洲鱷魚獵人,叫Steve Irwin。生前與妻子主持電視節目The Crocodile Hunter成名,他表情生鬼,動作敏捷。他曾經因為手抱兒子在自己的動物園中餵飼鱷魚,遭人非議,引致政府立例禁止兒童及未經受訓的成人越過鱷魚圍欄。Irwin死時四十四歲,不是死於鱷魚之口,而是給一尾俗稱魔鬼魚(Stingray)的有毒尾剌剌中心臟死亡。諷刺的是,Irwin曾經說過,你不招惹牠們,牠們不會傷害你。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那一刻魔鬼魚覺得受到攻擊,所以才突然反抗保護自己。這是動物的本能而已。

我居住的新南威爾士州人口密度高,要看鱷魚,只能到動物園好了。城市或近郊的地方都絕對安全,只有過一次有人在距離悉尼數百公里的中央海岸的房子後院,發現了一條一公尺長的淡水鱷魚,遠離牠正常的棲息地二千公里,可能有人把牠帶了回來私人飼養,又走失到了這個房子。或許有些剛剛移居到來的朋友遇上這些有關動物的新聞,感到非常忐忑不安,以為澳洲大陸還是個蠻荒之地。我不敢說他們完全武斷。老實的說,的確是有一定的道理。


標題照片: 喜歡到處曬太陽的澳洲人,拍攝於二〇二四年十二月


作者保留所有照片及文字版權